孫子兵法重點整理_第七篇軍爭_20220221_page-0001 (2).jpg

 

心得感想 No,隨意筆記 Yes: 第七篇 《軍爭》

本篇推薦度:★★★★★

 

敵我交戰,最難莫過於《軍爭》

 

 

孫子兵法講到至此,多少都會有些頭昏腦脹

在進入軍爭篇之前

先來大抵整理一下從首篇《計篇》至《軍篇》排序的邏輯

以及為何說兩軍交戰之際,軍爭最難

 

《計篇》-運籌於帷幄之中 → 難在計算比較『五事七計』

《作戰篇》、《謀攻篇》-戰前的充足準備,以不戰而屈人之兵 → 難在事前準備工作

《形篇》、《勢篇》-講形勢,講排兵布陣+定計策 → 難在厚積薄發,擇人任勢;以正合,以奇勝

《虛實篇》-探虛實,調動敵人,避實擊虛 → 難在冷靜判斷虛實,以實擊虛

 

 

《軍爭》講的是-兩軍對壘交戰,該怎麼打?有哪些注意事項?

為什麼要特別講教戰守則?

因為難就難在

 一上實戰全慌了,什麼兵法全部都給忘了

還真別鐵齒的說,怎麼可能?

恩,還真有可能,而且屢見不鮮

不然你看比賽的選手最後失常

事後訪問的內容中一定會有:

緊張

 

《軍爭》難在哪?

 


 

軍爭之難者,以迂為直,以患為利

 

 

軍爭之難處-

以迂迴的方式出其不意,後發先至

進而將困難的窘境變為有利的條件

 

雙方在爭的就是這個,利用「迂直之計」

看誰先取得先機,就能「致人而不致於人」,從容地將敵人任你調動

 

難道不能單刀直入,走最短的直線距離取得優勢嗎?

當然可以啊

但必須要非常確定敵方不會在這筆直的大道設下阻礙,拖累你的進度

畢竟兵法絕對不會只有你讀過

敵方也知道「多方以誤」

但相對地

敵方也知道「迂直之計」

也或許可以利用這份疑心,大膽的筆直挺進

 

記得,判斷力都在於平日的積累

誤判是人之常情

面對誤判帶來的結果或許讓人不得不認輸

但千萬不要慌,反到想想怎麼收拾殘局,如何重整旗鼓

 

人性總會引導我們要把輸掉的再次贏回來

所以常說賭性堅強就是這樣

股海裡類似的故事多到數不清

今天小額賠掉了,下次就下老本力挽狂瀾

結局我們都清楚,實在不勝唏噓

 


 

軍爭最完美的公式:

迂直之計+多方以誤=後發先至,軍爭為利

 

 

公式都會背,但具體作法是如何?

 

  行軍 + 宿營 + 地形 + 外交  

 

軍爭為利,爭的是先機

要爭先機,就要快、狠、準

把會拖慢自身效率的累贅拋棄

在迂直之計的前提下,以最快速度取得優勢

這就叫「委軍而爭利」

 

但在做這件事的背後,別忘了

你的後勤會疲累,

身為領導人

設立了長期大目標,加快步調衝鋒陷陣

也請設立幾個短期小目標,讓這些後勤能夠在中繼站得以休息

何以見得?

 

就如趙奢著名的閼與之戰

 

他固守邯鄲,假裝表示不會出戰秦軍

對方間諜就信以為真,將錯誤情報帶回給長官(多方以誤)

隨後卻卷甲而趨,兩天一夜急行秦軍所在的闕與城前五十里紮營

完全沒有遇到任何埋伏

並等待工事陣地全都搞定了,再等秦軍來

而離闕興的這五十里路

留給慌張的秦軍去趕

這就是行軍+宿營的奧妙之處

 

趙奢接著採納趙軍士許曆的建議

派軍 1 萬人搶佔北山制高點,居高臨下

完全佔據有利地形

這不就是《虛實篇》說的:

『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後處戰地而趨敵者勞』

 

‧ 領導者綜觀全局,利用迂直之計,先發制人,奪占先機

就如同佔據有利地形

‧ 領導者選擇有利地形,規劃制訂各單位專案任務,進行排程、執行、品質管控等工作

就如同發揮了行軍與宿營的作用

 

那麼外交呢?

孫子說:『故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豫交』

 

在三國時期,周瑜曾為了取盟友劉備所在的荊州

藉故以取西川為由,請劉備允許東吳軍隊通過荊州

實則是趁劉備鬆懈之時,一個冷不防奪下荊州

但最後被諸葛亮看穿周瑜的「假途伐虢之計」

周瑜最後也是因此憤而離世

 

這呼應孫子所說:

如果不知道各個利益相關方的利益及政治意圖

就不能決定自己的外交方針

就不能預結外援

如果非常清楚對手各種行動的目的和既得利益

那麼如能拉攏其他參與方來取得奧援

那麼在這場博弈中就有可能增加自己的贏面

 

領導者清楚國際情勢,結交有利盟友,加大對弈的籌碼,取得贏面 

 穩固外交關係,以不戰而屈人之兵

 


 

兵以詐立不是聖經,請把它當作多方以誤的手段即可

 

 

在軍爭之時,時機最重要

要如何拖慢敵方的速度

就利用假動作,隱藏自己真實的目的

一旦成功,就會引發敵方失誤

 

那麼

要使用之前,孫子兵法告訴我們幾個原則:

1. 「以利動」

把握下一步怎麼做對我最有利。

不見利,即尚未看到虛實,未見攻擊的有利條件

那麼就建立強大氣場,以靜制動

2. 「以分合為變」

也就是利用分合奇正,即分戰法

部署主力部隊以及奇襲 (支援) 部隊

3. 「難如知陰,動如雷震」

如字面上意思:

「難如知陰」:就像陰雲蔽天,看不見日月星辰,勢不可測

「動如雷震」:迅雷不及掩耳,如空中擊下,不知所避也

 

然而,要達到這種效果,就得利用了孫子所說的四個要點:

 (1) 「其疾如風」 

定義:進攻則迅疾如風,撤退則去無影蹤

實例:日本戰國名將 - 武田信玄貫徹的疾如風

 

一是騎兵

然而最重要的是

第二:戰略和基礎建設

 

 戰略上是將烽火台的信息系統

以甲斐國為中心,向四周發散出一圈圈密實的烽火台系統

如有狀況

就用不同顏色的狼煙通報

這能讓中央指揮能立即做出反應並調動軍隊

 基礎建設上專門修建九條筆直的棒道(即著名的武田棒道)通向主要交戰區

這能便於武田信玄的軍隊行動

有了信號即交通的基礎設施保障

他的騎兵部隊就能疾如風

 

 (2) 「其徐如林」 

定義:指軍陣向樹林一樣整齊,徐徐而行,建立強大壓迫感

實例:武田信玄的徐如林

一指槍兵

每個兵一支四到六米的長槍

舉起來像一片森林

持著長槍徐徐前進

能夠對付敵軍的騎兵;

二是指軍隊行軍時

要如森林般肅穆嚴整

 

 (3) 「侵略如火」 

定義進攻時就像熊熊烈火,窮追猛打,讓敵人無法抵禦

實例:武田信玄的侵略如火

一是衝鋒陷陣,如星火燎原;

二是指軍隊編制組織和指揮系統,指揮起來宛如自己的手臂一樣自如,指哪打哪

 

 (4) 「不動如山」 

定義嚴加防守,堅若磐石

實例:武田信玄的不動如山分三個部分:

一:自己-主帥不動,則部隊軍心不動,奮勇殺敵

二:軍陣和紀律-排兵布陣,各司其職,稍有違反,軍法從事

三:戰略-不輕舉妄動

 

總結以上四點

  面對敵人侵略,絕不輕易回應對方的試探而行動,而是保有自己的節奏

  其徐如林,不動如山

  一旦抓住機會,則迅猛出擊

 → 其疾如風,侵略如火

 

4. 「掠鄉分眾,廓地分利,懸權而動」

簡言之

前兩句就是講好勝利的果實要怎麼分

賞罰分明,並且遵守恰當、時機

最末句最重要

要衡量敵方的輕重,審查將領部屬的才能品格

然後決定行動與否

 


 

治心,是維持團隊戰力優勢的根本

 

 

過去的篇章告訴我們

如何做好準備

如何以最低的風險以不戰而屈人之兵

以及如果真要戰了,該如何將團隊置於優勢以取得勝利

 

無論在哪一個過程,都會是一個持久戰、消耗戰

如要讓團隊能夠隨時處於最佳狀態

續航力就顯得至關重要

 

續航力講白就是比誰的氣長

要讓自己的團隊如此,領導者必須把自己的心養的足夠強大

才能養團隊的氣

領導內心強大,團隊氣勢如虹

 

孫子對此整理了四個維持團隊優勢續航力的四個要點:

1. 『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

 對內部團隊,要持續保持銳氣

起頭的時候,總是氣勢旺盛,拼命努力。

里程碑達到後,體力開始走下坡

即使有新的目標,可心有餘而力不足

 

那麼我們就可以做兩件事以延續我們的銳氣:

(1) 把銳氣集中於一個點 (專心把一件事做好)

(2) 將知識、技術、價值觀進行傳承,以成就他人

 

就如在職涯有所成就的人,大部分都會退居幕後擔任顧問

又或者如勞勃狄尼洛主演的電影[高年級實習生]

 

 對外部對手,要避開對方銳氣

如前面說的,起頭的時候,總是氣勢旺盛,敵方也不例外

(不論是霸道的主管、傲嬌的同事、還是進入門檻高的市場等等)

我們就不要硬碰硬,做好準備,避其鋒芒,等待對方鬆懈疲累

如果敵方的氣也是夠長的

那就活用以迂為直,多方以誤,最後才能攻其不備

當然還是記得,要做好充分準備,有利了,再行動

 

2. 『以治待亂,以靜待譁,此治心者也』

 心理素質決定是否為合格的領導者

領導者的情緒牽動著整個團隊的士氣

同時也會干擾領導者的決策和行動

 

我就遇過這樣的領導者

將私人情緒帶進公司,並下了很多不合理的決策

即便錯了,除了卸責,還有錯怪部屬

標準的將帥無能,累死三軍

當然最後是被開除了,皆大歡喜

 

很多關鍵的決策常常都發生在壓力和焦慮下產生的

為的只不過是舒緩當下環境帶來的負能量

根本忘了怎麼做才是理性的判斷

 

因此

鎖定目標後,冷靜、耐心地等待敵人的躁動

因為你越沉著,就會產生氣勢

有氣勢,敵人就會慌張,完全搞不懂你要怎麼出招

就像破壞之王裡面何金銀弄得斷水流大師兄精神分裂這樣

 

3. 『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飢,此治力者也』

 只要是先至,不論是先發還是後發,方能致人而不致於人

這個部份如果讀過前篇《虛實篇》,應該馬上就能會意過來

任憑敵人如何出招,我們只要記得保持住戰鬥力

把該掌握的天時、地利、人和掌握住了,便是掌握主導權

接下來就是按兵不動,多方誘之

以逸待勞,消耗對方的氣勢、戰力

咬住敵人暴露缺點的瞬間強攻、猛攻

 

記得要會反向思考

敵人也可能再想同樣的事

所以最後還是比誰的氣長,比誰的心理素質更強大

 

4. 『勿邀正正之旗,勿擊堂堂之陣,此治變者也』

 因地制宜,才能發揮兵法最大威力

如上述提及

你讀過兵法,敵人也可能讀過

但會讀跟會用,始終是兩碼子事

否則,就會變得像趙括一樣,僅止於紙上談兵

 


 

記得,孫子兵法告訴我們

凡事要先考慮失敗

多練習,多模擬

才不至於變成「軍爭為危」

 

 

孫子用八句話,便把打敗仗的原因全都囊括在內:

『高陵勿向』

『背丘勿逆』

『佯北勿從』

『銳卒勿攻』

『餌兵勿食』

『歸師勿遏』

『圍師必闕』

『窮寇勿迫』

 

書中及網路上的注解及舉例很多

所以就不再這裡一一贅述

我們只要謹記歷史的幾個教訓

如三國時期的馬謖街亭之敗

以及趙括的長平之敗

都被歷史掛上紙上談兵的名聲

問題在哪?

他們明明都熟讀兵書為什麼還是會犯錯?

這就如我們讀書一樣

 

讀過了跟讀懂了,完全是不同境界

讀懂了跟會運用,這又是不同的境界

 

書中提出一個很好的見解:

「勝心是讀書學習的大病

一有勝心,讀書就是不是懷著學習的虔誠

而是抱著糾錯的快感」

 

我們要關心的不是在文字上糾結,試圖推翻理論

而是捫心自問

這些內容對自己的益處在哪

對應在自己的生活上會有什麼啟發

如果別人試圖去做知識挑戰

你也不必隨之起舞

至少我們知道別人看問題的角度

也許那也能讓你重新審視自己看問題的角度

日後或許反而還慶幸別人錯的也挺有價值的

是吧

 

Brown Beauty Product Launch Website.png

延伸閱讀

 

如果您喜歡菜菜的讀書筆記,希望可以

按讚

留言

轉發分享

 

您的支持是我整理筆記的動力,謝謝!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菜菜 的頭像
    菜菜

    天橋底下說書的菜菜

    菜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