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重點整理_20220110.png

 

心得感想 No,隨意筆記 Yes: 第二篇 《作戰》

本篇推薦度:★★★★☆

孫子在作戰篇裡

提出在戰場上贏得勝利所需要評估的因子

並將 『五事七計』的原則靈活應用於此

以利於進行風險評估及權衡計算勝率

這能幫助我們思考在不論是在一家公司裡執行專案管理

或是規劃新創公司的準備過程可能忽略的細節。

 

就書中所敘述的戰前準備

我會試著以『五事七計』的邏輯整理

並擷取書中幾則實際典型戰例

或舉例現今我們可能遇到的情境來加深印象。

 

 

 準備一:預算。

今天不管是在公司負責產品開發,還是創業

就算只是個未曾工讀的學生,總該玩過即時戰略遊戲吧

(三國志?世紀帝國?)

第一件事應該是費用的考量。

費用預算,資源保障

這是確保往後能夠獲利的基本條件。

 

依據《司馬法》的計算

一份 10 萬大軍

真正上去跟你無雙亂舞的是 7 萬 5 千人

剩下的 2 萬 5 千人作為後勤部隊

要為整個大軍煮飯、保養車子(馬匹)、倉管、砍柴打水、運輸糧食跟裝甲武器等等

這些都是預算成本,就是即將燒掉的錢。

沒有預算,整個軍隊就無法順利運作

漢武帝就是個典型沒有預算控制的歷史教訓。

 

漢武帝在對內、對外的政策上頗有建樹

是個被作為後世效法明君的典範。

唯在對外政策上,大力武力征服,開拓疆土

這也打,那也打,雖然幾乎百戰百勝

各地無不聞風喪膽,俯首稱臣

但現實是殘酷的

國庫漸漸被他自己掏空

掏空了怎辦?

民間企業國營化啦,各種賦稅啦。

長年累月的窮兵黷武

拖垮了國家人民的經濟發展。

所幸漢武帝晚年良心發現,寫了份檢討報告-《論台詔》

公開向全國人民反省過錯

這使得往後漢朝的統治方針重新回到了「文景之治」的治世軌道

-即與民休息及重視發展經濟,避免了像秦朝般快速滅亡的結局。

 

在準備一的預算控管中,就如五事中的

也就是財務的制度管理,縱向與橫向的溝通協調

達成預算合理的共識,以完成共同目標及利益。

 

漢武帝雖然違背了法,搞的國家民不聊生

所幸最後他為了過去所下的決策反省

承擔責任,改善錯誤

這是詭計中「用而示之不用」的最高原則。

 

 準備二:準備要慢,動手要快。

這裡的「慢」可能會解讀成「慢工出細活」

這不完全對也不完全錯。

「慢」的要點應在審慎評估,仔細規劃

並妥善安排時程,以高效能達到高品質的成果。

是不是有專案管理的感覺?

當準備就緒,執行的速度就要「快、狠、準」。

 

書中提到打仗的「四快一慢」

「四快」:

(1)向敵軍前進要快

進攻出其不意,以抓住敵軍;

(2)攻擊準備要快

抓住敵軍後,觀察地形、選突破口、調動兵力、布置火力等各項準備;

(3)擴張戰果要快

突破一點後,擴張戰果,使敵軍無法恢復防禦;

(4)追擊要快

敵軍潰散後,要猛追到底,使敵軍無法逃跑和重新組織對抗。

「一慢」:發起總攻擊要慢

要在查清敵情、地形,選好突破口,布置好兵力、火力

做好準備再發起進攻。

 

就如專案推動時

市場(客戶)就是我們要戰勝(獲利)的對象。

推動產品或服務要快,密切交流,精準理解需求

動員要快,掌握並量化各項可用資源,隨時能夠支持、應對需求目標完成產出

執行推廣要快且擴大範圍,即時讓市場(客戶)體驗新服務、新產品

回饋處理要快,體驗後的心得(或客訴)要能夠立即處理、修正,避免客戶流失,或失去領先市場的機會。

 

在準備二的準備要慢,動手要快

就如五事中的天、地

或七計的『天地孰得

也就是除了能先掌握大環境動態,佔得先機

還得有中的

當機立斷,以及能夠因應任務執行過程面對突發狀況的靈活性

這都要在事前準備時就得計算好的。

 

 準備三:趨利避害。

我們人性多少都有僥倖心理

所以趨利的意識總是遠大於避害的意識。

就像是簽樂透或買股票一樣

我們當下想的應該是,可以在短時間內大賺一筆

卻很少先考慮到可能短時間會賠多少

或自己可承受的損失風險。

 

孫子兵法原文有一句是這麼說的:

「故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

十一位注家之一李筌注:「利害相依之所生,先知其害,然後知其利也。」

意即不完全了解用兵有害方面的人,就不能完全了解用兵的有利方面。

 

所以做任何事情,應優先考慮失敗,也就是風險評估,主動發掘潛在的問題。

 


  延伸閱讀:麥肯錫問題分析與解決技巧
 

 

如何學會優先避害呢?

舉個常見的簡單例子,或許就會有概念了:

電腦儲存了大量重要的資料

但可能會因為電腦故障、電腦中毒、突然停電遺失重要檔案

為了避免所考慮到的風險發生

我們會有幾個對應的事前準備策略:

1. 安裝最新防毒軟體

2. 使用可靠度高的硬碟

3. 隨時利用行動硬碟或雲端等備份檔案

4. 使用不斷電系統來解決供電的問題

 

定義風險問題

列舉風險發生的可能原因

列出並評估解決辦法的可行性

隨時在腦中演練,不知不覺養成避害腦,才能間接得利。

 

就好比某天周末我去郊外溪邊烤肉

結果我居住的城市發生大停電;

或是當我去其他地方旅行享受陽光時

我居住的城市正在狂風暴雨

這也是一種避害

(明明就是一生運氣大概都用在這...)。

 

趨利避害在《計篇》中五事的『』有提到過

不過重視的是遵紀、守法、嚴以律己。

然而其所帶來的趨利避害就如諸葛亮在《出師表》說的: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吸引對你有幫助的人

遠離對你百害無益的人。

 

而這裡強調要先考慮避害

因此需要了解『』、『

掌握現況,才能理出問題以及解決方案。

 

 準備四:降低成本,提高勝算。

準備一提到的核心在於預算編列

什麼錢花在什麼地方要清清楚楚。

 

而準備四要下的功夫在於如何降低成本。

 

孫子兵法原文:「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

 

簡言之

就是打仗所需要的人數一次徵召完畢

而糧食的供應只限於行軍來回的數量

交戰時吃敵人的

能克敵拔城,得到對方的積糧,就不用再從國內運送糧食。

這就是降低成本的核心概念:

一次到位,也就是高效率

 

編列出預算後

接下來要通盤考慮各項成本

也就是我們熟知的管、銷、研的金錢成本。

除此之外

也別忘了將執行任務的時間成本考慮進去

時間成本越高,所衍生的費用也將隨之增加

 

所以並不是任務執行到最後

成本超出預算了才想辦法降低成本

而是要將所有增加成本的可能因子

(包含未來通膨可能,甚至天災人禍引起的經濟恐慌等)

在事前準備時就考慮進去

並設法在預算範圍內執行並達成任務

這才是一次到位,把事情做好。

 

降低成本是技術含量非常高的學問

應用『五事七計』的範疇相當廣:

‧ 在設計降低成本的潛在因子時,需要『天地孰得』,隨時掌握大環境動態 (國家政策因素、市場經濟因素等);

‧ 成本降低所牽涉的因子,需要『』各組織協力合作,依據各個領域的知識、經驗提出問題及建議;

‧ 並需要『將孰有能』的人領導各組織團隊執行,且追求一次到位;

‧ 過程中,需要切記『兵眾孰強』、『士卒孰練』,培訓人才以應對往後其他更艱難、更繁複的成本降低計畫;

‧ 成本控制對一個組織的經營獲利是最直接的影響,要能對在此部分有顯著建樹的人有明確獎勵,也就是『賞罰孰明』。

 

 準備五:激怒與利誘。

準備五聽起來其實並不是很踏實

讓我們來瞧瞧書中的戰例是如何運用了激怒的策略而取得勝利。

 

戰國時,燕國攻打齊國

由齊國的將領田單守城。

當時燕軍把齊軍的鼻子都割了,齊國人非常憤怒。

而田單心生一計,為了將悲憤化為足以擊破燕軍的力量

於是派出間諜到燕軍軍中散布謠言

說齊國人最怕燕軍掘他們城外的祖墳

如果辱及他們的祖先

他們肯定崩潰,投降請求燕軍停手。

然而燕軍聽聞後,當然不疑有他

就真的掘了祖墳,焚燒死人。

齊國人在城牆上看見了氣得差點沒吐血

田單見這些士兵已經氣到只要是燕國人都要殺的程度

便率眾出城迎戰,齊國將士殺紅了眼,大破燕軍。

 

簡言之

同仇敵愾

是個可以令組織團結的手段之一

 

這讓我想起曾經在某大企業的研發部門任職的插曲。

就結局來看

當時的部門大主管的行為並沒有充分具備「智信仁勇嚴」其中幾項特質:

自我中心、優越感、控制欲、情緒化、欲蓋彌彰等等

這造就我們這些部屬格外團結

如果不是因為他後面涉及背信、侵占而遭免職

我可能還以為這是他利用孫子兵法的「激怒」來激勵我們的團隊合作

只是同仇敵愾的對象卻是自己的長官

所以激怒的作法及目標對象千萬別搞錯了。

 

至於利誘,也沒什麼訣竅

就像政府為了降低交通違規率

祭出高額獎金以鼓勵民眾踴躍主動檢舉交通違規的用路人。

明確的獎勵、公平的參與條件,也會提高目標達成效率。

 

激怒與利誘,應用『五事七計』的『』,比較『主孰有道

要能一起共享勝利的果實,對下捨得獎賞,部屬向心力才能得到凝聚。

 

 準備六:賞罰孰明。

在《計篇》中已有做了明確的定義。

要能恰當獎賞,首要「賞其先得者」

也就是為『』需具備的「廉明

看清楚誰在做表面工夫

誰在認真做事

誰是整個計畫的發想者

一件件論功行賞,不失公允

也就是作戰前,將考核標準訂立出來

並且將部屬的利益裝在心裡

時常表現出來(五事『將』中的「信」)

 

這樣還沒有人為你流血流汗

那他不是來交朋友,就是天生白目了吧。

 

 

《作戰》懶人包:

 預算 

掌控預算,確保資源無虞。

 

五事:『

詭計:『用而示之不用

 

 準備要慢,動手要快 

「慢」:審慎評估,仔細規劃,並妥善安排時程,以高效能達到高品質的成果

「快」:執行的速度就要「快、狠、準」。

 

五事:『』、『』、『』-「智」、「勇」

七計:『天地孰得

 

 趨利避害 

優先考慮失敗,評估風險發生的解決方案可行性。

 

五事:『』、『

 

 降低成本,提高勝算 

通盤考慮成本結構,降低成本一次到位。

 

五事:『法』

七計:『天地孰得』、『將孰有能』、『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

 

 激怒與利誘 

「激怒」同仇敵愾

「利誘」:明確、捨得獎賞。

結合使用,效果相得益彰

 

五事:『道』

七計:『主孰有道』 

 

 賞罰孰明 

賞其先得者,論功行賞,不失公允

 

五事:『將』-「信」、「廉」、「明」

 

Brown Beauty Product Launch Website.png

延伸閱讀

 

 

 

 

 

如果您喜歡菜菜的讀書筆記,希望可以

按讚

留言

轉發分享

 

您的支持是我整理筆記的動力,謝謝!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菜菜 的頭像
    菜菜

    天橋底下說書的菜菜

    菜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